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健康科普

【健康科普】早产宝宝出院后如何进行母乳喂养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2-10 15:29:27

      早产宝宝出院后,各器官系统仍发育不完善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,有些早产相关并发症未完全康复,仍存在呼吸、喂养和代谢方面的一些问题,母乳喂养面临挑战。家长常担忧如何从医院过渡到家庭。那么,早产宝宝出院后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呢?

      一、建立有效的哺乳模式:

      1.鼓励直接哺乳

      早产宝宝出院一月内是学习哺乳的关键,需母婴共同努力,妈妈的耐心、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。宝宝需熟悉妈妈的气味、学习哺乳技巧,掌握吸吮、吞咽和呼吸协调的能力,妈妈则需学会识别宝宝需求,及时哺乳以刺激泌乳。

      早产宝宝从奶瓶喂养过渡到学会直接吸吮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避免乳头混淆导致哺乳失败。泵奶与直接哺乳对母亲的刺激不同,影响泌乳。对于需母乳强化的早产宝宝,可直接哺乳并适量添加强化剂,其余时间直接哺乳。

      2.乳旁加奶

      早产宝宝在母亲产后早期泌乳不足或早期出院时可使用乳旁加奶。妈妈产后虚弱或剖宫产后泌乳延迟,而早宝宝糖原储备不足、吸吮力弱,易致低血糖和体重下降。喂养不足还会延迟肠道菌群建立,加重黄疸。乳旁加奶对母婴均有益,能帮助宝宝学习正确含接姿势、促进母亲泌乳,同时补充营养,避免乳头混淆。

      3.按需哺乳

      "按需"哺乳指根据早产宝宝生长需求哺乳。足月宝宝有规律的睡眠-觉醒模式能自我调节哺乳。早产宝宝则不同,状态转换无规律且不易被新手妈妈察觉,且觉醒时间短易在喂奶中入睡,导致出院后哺乳次数少、奶量摄入不足、体重不增或下降。因此,刚出院的早产宝宝应保证每日哺乳10~12次以上,最长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,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。随着发育,早产宝宝会自然形成规律作息,使按需哺乳常态化。

      二、使用辅助工具保障哺乳成功

      早产宝宝母乳喂养会面临诸多困难,正确选择和使用辅助工具是十分重要的。电动吸乳器在分娩后早期一段时间内对于母亲排空乳房、促进泌乳,以保证宝宝的奶量摄入必不可少。对于存在乳头问题的妈妈,或从住院期间奶瓶喂养转换为直接哺乳的磨合期,使用硅胶乳头护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。

      三、评估哺乳效果:

      出院后早产妈妈常常困惑的问题是"如何知道我的奶够不够""怎么判断我的宝宝是不是吃饱了"

      1.评估哺乳涵盖早产宝宝进食需求、状态转换、日哺乳次数(含夜间)、每次哺乳时长、吞咽时间、喂哺方式(单侧/双侧、直接/奶瓶)、母乳强化剂使用及量、早产宝宝尿量、睡眠、体重变化,以及宝妈奶量感知、饮食与身体状况。

      2.根据早产宝宝体重增长评估哺乳效果,建议出院前家庭自备电子秤监测体重,生长异常时需查找原因。

      3.如妈妈在哺乳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,早产宝宝是否摄入足够奶量和有无疾病表现。

      四、喂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
      1.处理呛咳与吐奶:早产宝宝吸吮、吞咽协调能力较差,有时会出现呛咳、 吐奶的表现。此时应停止喂养,清理口鼻腔内的奶液,拍背驱气,待宝宝缓解后再继续喂奶。

      2.观察面色:喂奶时注意观察宝宝的面色,特别是夜间喂奶时,建议开小夜灯。

      3.应对呼吸暂停: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如出现呼吸暂停或面色转暗,需要立即停止喂养,同时轻拍宝宝背部刺激呼吸,待宝宝呼吸频率正常,肤色正常后再继续喂养。

      4.拍嗝预防呕吐:喂奶后不要立刻放下,注意给宝宝拍嗝,能有效预防呕吐的发生。

      5.体位调整:容易溢奶或吐奶的宝宝,需抬高头肩部,取侧卧位,能有效预防返流、呛奶、误吸。